核心提示:“唯GDP论”已经成了过街老鼠,“幸福感”正成为人们热情追逐的目标。但好看的GDP与真实的幸福感从来就不是一道“二选一”的简单选择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旗帜下,如何把追求GDP增长与幸福感增强统一起来,才是需要地方政府开动脑筋重点解决的问题。

“幸福感”取代“GDP”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新标杆
城市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于民生的改善。现在不少执政官员更倾向于把城市发展的标准体现在市民的幸福感上,这才真正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社会”,这意味着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最终评价就在于人民的“幸福感”。
汪洋批“唯GDP论”:防止先制造“不幸” 再追求“幸福”
薄熙来“幸福感指数”理念在书写怎样的社会发展史
专家:政绩考核告别“唯GDP” 将与人民满意挂钩

如果为GDP注入“个人感觉”…… (资料图片)
反对“唯”不等于“去” --我们要什么样的GDP?
“十二五”规划中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有专家称“这意味着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过去了”。但反对唯GDP绝不是片面强调“去GDP”化,而是需要我们更加关注GDP的质量和价值。要实现“民富国强”,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这种发展不是简单的“增长”、“速度”,而是可持续发展。

好看的GDP与真实的幸福感:缺一不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增进民生福祉,刻不容缓!把好看的GDP与老百姓真实的幸福感统一起来,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中追求有明确价值导向的GDP,成为今后面临的主要任务。
GDP与民生: 重心如何转变
政府如何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

防止幸福指数沦为地方新的“形象工程”
有的地方在确定幸福指数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指数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这样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不能只是嘴上喊幸福、“数字出幸福”,不能让幸福指数考核飘在空中,而是要将它作为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