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中国网络文化生态观察:新载体不断涌现 "全民围观"时代到来
发布日期:2010-01-05

核心提示: 2010年网络文化空间再次大扩展,“自媒体”异军突起,微博成了所有人的新闻发布会,政府在网络问政方面不断创新、大展身手,搭建干群互动平台,……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狂欢也存在不少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喷涌而至的网络文化浪潮,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2010,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

玩家正在挥动手中的手机“打网球”。 王镭 摄
刘云山: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环境
刘云山指出,净化网络环境、形成良好文化生态,是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把各自的责任尽到位,把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形成加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建设管理的整体合力。
新兴舆论载体异军突起 互联网进入“全民围观”时代
2010年网络舆论载体的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网络论坛、博客、门户网站的新闻影响力正在降低,而微博客、网络社群等新兴舆论载体异军突起。互联网正进入“全民围观”的时代。
“自媒体”崛起 网络问政成潮流

“凡客体”阿SIR亮相“平安南粤网”,令人眼前一亮
    围观积聚力量 点击传递爱心
  本周,包括省级领导在内,网民们纷纷参与“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用鼠标点击感动;安徽合肥“首个官方拆迁微博”拆掉了政府与民众的隔阂墙;杭州刑警、银行职员四年接力资助被害的“站街女”女儿,“永不为零的账户”让这个冬天不太冷;而湖南冷水江市局长儿子未毕业已入公职,在网友强力围观下,真相大白。正所谓,围观积聚力量,点击传递爱心。
从被民“晒”到官主动“示” 网络问政期待制度出口
从网民无意识的发帖曝光,到对现实政治生态产生具象影响,“网络问政”正在从偶然的意外走向理性的制度探索。……继国家领导人在2008年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后,面对网民这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壮大的力量,各级官员纷纷上网问政,将之作为体察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如何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漫画:有问“妙”答 新华社发
利用网络文化特点做好引领工作
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网络文化,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交流、娱乐消遣,而且对人们的角色认知、个性情感、心理状况和价值取向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给思想文化建设既带来诸多严峻挑战,也带来一些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关键是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引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大力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网络文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促进人们更加健康向上的“天使”,也可能成为诱使人们堕落沉沦、走向反面的“魔鬼”。因此,必须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确保网络文化健康成长,力争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上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